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學習時報》發表署名文章《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以深邃的歷史眼光和生動的地方實踐,創造性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2020年3月30日,時隔15年后,習近平總書記回到浙江安吉縣余村考察時強調,實踐證明,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15年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多次強調和闡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系統形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在日益深入的實踐中彰顯出真理的偉大力量。
深刻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時代意義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標志性觀點和代表性論斷,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實現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路徑,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應有之義。2017年,“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和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章程》,為實現發展和保護協同共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了思想指引。2020年,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巨大挑戰的特殊形勢下,習近平總書記一以貫之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多次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給人民群眾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顯著增強,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綠色底色和成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第一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調整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并提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為協調推進新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賦能。必須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綠色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的目標。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統籌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的根本路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刻揭示了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體現了我們黨對經濟規律、社會規律和自然規律認識的升華。一方面,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生態環境問題是在發展中產生,也必然在發展中解決,通過建立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可以實現生態環境的經濟價值。另一方面,良好生態環境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要求,通過構建生態文明體系,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加快補齊生態環保等領域短板,提供優質生態產品,可以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科學理念。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已成為這一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注重需求側管理,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進入“十四五”時期,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綠水青山、優質生態產品的需求更加迫切?!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闡明了“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必須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讓人民群眾在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智慧。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國際場合闡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地球”等重要倡議。2020年,習近平主席先后出席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和氣候雄心峰會,作出關于碳達峰和碳中和愿景的重大宣示,進一步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最新舉措,為全球氣候治理提振雄心并提供新思路,展現了中國重信守諾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凝結著對發展人類文明、建設清潔美麗世界的深刻思考,在全球大國治國理政實踐中獨樹一幟,彰顯了中國特色、戰略眼光和世界價值,彰顯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世界意義。必須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決維護多邊主義,建設性參與全球環境治理,不斷提升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的地位和作用。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引領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歷史性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協同推動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積極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淘汰落后產能,全面整治“散亂污”企業及集群。能源結構持續優化,清潔能源占能源消費的比重達23.4%,煤炭消費占比下降至57.7%。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京津冀地區煤炭運輸集疏港實現“公轉鐵”,截至2020年11月,京津冀鐵路貨運量同比增長26.2%。全國累計淘汰黃標車、老舊車2400多萬輛。實現超低排放的煤電機組累計約9億千瓦,占總裝機容量的87%;全國共229家企業6.2億噸左右粗鋼產能已完成或正在實施超低排放改造。能源、水、礦產資源等利用效率全面提升。
二是持續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污染防治工作和投入力度不斷加大。2020年1—11月,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87.9%(“十三五”目標為84.5%);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濃度為34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累計下降32.0%(“十三五”目標是累計下降18%);全國地表水I-III類水質斷面比例為82.0%(“十三五”目標為大于70%),同比提高5.6個百分點;劣V類斷面比例為0.7%(“十三五”目標為低于5%),同比下降2.1個百分點?!笆濉鄙鷳B環境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三是扎實開展生態保護修復。初步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并推動評估和勘界定標。推動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組織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積極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穩步推進25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建設,扎實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先后組織命名四批262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和87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有效帶動了區域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和綠色高質量發展。
四是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積極履行國際生態環境領域相關公約,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成功舉辦2019年世界環境日全球主場活動。率先發布《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積極籌備《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推動各締約國共同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聯合國環境署發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生態文明戰略與行動》報告,首次以聯合國政府間組織視角向世界介紹生態文明理念與實踐。
2020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嚴峻挑戰和重大困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生態環境部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實施環評審批和監督執法“兩個正面清單”,積極支持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比蝿?,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作出應有的貢獻。
準確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實踐要求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對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至關重要。我們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切實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落實到具體行動中,以高水平保護倒逼高質量發展。
一是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堅持把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堅定不移把降碳作為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抓緊制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加快建設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貫徹新發展理念,發揮生態環境保護倒逼、引導、優化和促進作用,助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綠色技術創新,促進綠色生產、綠色流通、綠色消費。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二是強化系統觀念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的科學運用。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從系統工程和全局角度推進生態環境系統治理、協同治理、源頭治理。統籌生態安全、生物安全和環境安全,加強核安全監管,堅決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加強臭氧和細顆粒物協同控制,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效應。推進區域協同治理,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整合優化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維護生態平衡和生態服務功能。
三是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路徑模式。深化“兩山”實踐創新基地評選,總結提煉典型做法,注重推廣以實現保護者受益為根本的“生態補償”型、以夯實綠水青山根基為重點的“綠色銀行”型、以探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新路徑為主導的“山歌水經”型、以“生態+”多業態融合為主體的“復合業態”型、以打造生態品牌提質增效為主導的“品牌引領”型和以推動生態產品交易為牽引的“市場驅動”型等六種轉化路徑模式,為全國“兩山”實踐提供經驗借鑒和參考樣本。
四是建立以實現生態產品價值為導向的政策機制。積極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探索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培育新型生態產業化經營主體,建立區域之間、企業之間的碳排放權、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等市場交易體系,推進“綠水青山”從生態資源到生態資產的轉化。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持續深入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讓保護修復生態環境獲得合理回報,讓破壞生態環境付出相應代價。
五是持續完善生態環境法治保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依法治污,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積極推進長江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點領域法律法規制度修訂,開展生態環境領域法典化研究,加強生態環境法律制度銜接協調。完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深入開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認真貫徹《關于深化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的指導意見》。堅持依憲施政、依法行政,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提高行政決策法治化水平。